7月25日,记者走进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,技术人员正密切监控电网运行状态。“我们根据电网实际负荷情况,利用虚拟电厂开展负荷调整,实现‘削峰填谷’,全力保障今夏电网平稳运行。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陈璐说。
入夏以来,高温橙色预警频发,合肥市用电需求增速迅猛,电网负荷压力倍增。今年7月3日、4日、7日,合肥电网最大负荷连续三次打破历史纪录,最大值为7日创下的1341.2万千瓦。7月28日12时33分,合肥电网最大负荷又达到1186.9万千瓦。在降负荷稳电力工作中,虚拟电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技术人员吕晓娜告诉记者:“虚拟电厂的调度过程完全‘无感’,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,自动进行能源调配和负荷调整。这些看不见的操作能有效提升电网的负荷平衡,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”
“无感调度”的实现依托于虚拟电厂平台的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,在能源需求量大幅波动的情况下,平台通过智能算法对各类能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节,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用户生活和工作的影响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虚拟电厂的调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接入资源的可调容量、实时负荷、调频调压调峰机组状态等信息。当监控到电网负荷数值过高时,技术人员及时反应,安排可调能源流动。陈璐向记者展示了在午间用电高峰时段,通过调节电动汽车充电桩,特别是V2G充电桩的负荷,缓解电网压力。“通过统一调整分布式用户侧储能的放电时间为晚间19:30至20:30,以应对电网晚高峰需求,提升电网调度能力。”陈璐说。
7月10日11时,合肥虚拟电厂通过精确调度,成功调节了全市40个换电站、82个充电桩群的负荷。仅15秒内,充电桩群工作功率平均降低了20%,有效缓解了电网压力。据统计,此次调节让出电量约2万度,相当于3000余户普通居民家庭日用量总和。
这项调度不仅为电网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,还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效率。截至今年6月底,合肥地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为624.34万千瓦,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4%,新能源已成为合肥电网第一大电源。陈璐介绍:“合肥虚拟电厂通过对分布式新能源资源的灵活调度,弥补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,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。”
近年来,合肥市已建成超27万台充电桩,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超40万辆。在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下,合肥虚拟电厂进一步拓展了车网互动功能。通过调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,虚拟电厂可以实现车主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,调节电动车电池的充放电过程。
“我们联合政府部门开展了国内首个车网互动规模化调整试点项目,通过连接V2G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,让电动汽车变为‘充电宝’,保障电力供应。”陈璐说,“未来,随着车网互动功能的推广,虚拟电厂将发挥更大作用,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。”(记者 丰静 实习生 王灿灿)